鼻子出血怎么回事?鼻子出血怎么止血
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鼻子出血作為一種常見病,我們?yōu)榇蠹医榻B鼻子出血是怎么一回事。主要來說,鼻子出血的原因分為兩類:
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挖鼻導致鼻衄最為常見。從解剖結構上講,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區(qū)的黏膜薄,血管豐富、表淺,與其下的軟骨緊貼,受到外傷時對血管的緩沖保護作用差,并且該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縮能力也差。從外部環(huán)境講,當氣溫干燥或患者高熱時,鼻黏膜干燥不適且多痂,尤其是在患有萎縮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時,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在這些情況下挖鼻,極易損傷鼻中隔黏膜導致鼻衄。鼻衄的局部原因比較常見的還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竇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腫瘤或惡性腫瘤侵襲破壞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出血。
全身原因
如血液并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可引起鼻衄、營養(yǎng)障礙及維生素類缺乏、低鈣等也可引起鼻衄。此外,鼻竇內炎癥或真菌性疾病也會引發(fā)鼻出血。值得警惕的是,當鼻內長有血管瘤時,鼻出血量往往較多;而鼻腔癌或鼻咽癌等惡性腫瘤早期也常表現(xiàn)為鼻涕帶血。當然,一些全身疾病也可有鼻子出血的表現(xiàn),比如引起發(fā)燒的疾病都可因為鼻粘膜充血而出血,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或白血病都可因凝血功能異常而致使鼻子出血。嚴重的肝功能損害者也會因凝血功能障礙而出現(xiàn)鼻子出血。
鼻子出血怎么止血
鼻子這么容易出血,我們應該怎么止血呢?
勾中指快速止鼻出血:
鼻子流血時,只要自己兩只手的中指互相一勾,即可在數(shù)十秒內止血。幼兒不會用雙手中指互勾,大人可用自己兩中指勾住幼兒的左右中指。
穴位按摩法取穴:
肩井穴位于大錐與肩峰連線中點,治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用食、拇指掐捏,擠壓穴位中央,將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鐘,反復3回為1次,每次間歇兩分鐘,發(fā)作時連接3次。5天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孕婦忌用此法。
香油治療:
常流鼻血的時候,可以在每晚睡前,用棉簽蘸點香油,涂于鼻孔內壁,涂時最好慢慢涂向鼻后部位,尤其是鼻中隔處必須涂到,因為此處血管豐富,黏膜很薄易出血。
局部壓迫止血:
頭部應該保持正常豎立或稍向前傾的姿勢。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壓迫出血側的鼻前部軟鼻子處,似一般以手夾鼻子的做法,直接壓迫約五至十分鐘。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種方法簡樸地來止血。假如壓迫超過了十分鐘后血仍未止,則可能代表著嚴重的出血,或有其它問題存在著,此時就須要送醫(yī)做進一步的處置。
冷水清洗鼻腔:
常流鼻血的人,可以用冷水清洗鼻腔,再用兩中指在鼻側上下按摩20次左右,每天1~2次,堅持一段時間后,效果明顯。
如何預防鼻子出血
我們來看看如何預防鼻子出血?
1、保持房間的安靜、清潔,溫度要適宜。室內保持空氣清新,適當開窗通風換氣,溫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氣過于干燥可誘發(fā)鼻腔出血,所以空氣濕度應≥60%。
3、飲食要進一些易消化軟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飲食,并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給予緩瀉劑。
4、老年性鼻衄患者多伴有高血壓、冠心并支氣管炎等,應定期防治原發(fā)病,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尤其是高血壓病患者,必須盡快將血壓控制到正?;蚪咏5乃?,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5、對于兒童鼻衄患者應糾正患兒挖鼻、揉鼻、好奇放置異物等易導致黏膜損傷的不良習慣。對于經常鼻出血的患兒可在鼻腔內涂石蠟油、薄荷油、金霉素魚肝油等以保持鼻粘膜濕潤;有的孩子常常晚上鼻子出血,可在睡覺前用棉簽蘸上金霉素軟膏在鼻腔內涂上薄薄的一層,這樣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有效地減少鼻出血。
6、當小兒患鼻炎、鼻竇炎時要及時治療鼻腔粘膜的腫脹、充血,以減少鼻粘膜毛細血管的擴張而避免鼻出血的發(fā)生;當小兒發(fā)燒、咳嗽時,可因高體溫導致鼻粘膜充血及毛細血管擴張,加之咳嗽震動,極易誘發(fā)鼻出血,應及時給以降溫、止咳藥物。
本文網址:http://tiprz.com/news/363.html
相關標簽:湖北醫(yī)學模型,人體醫(yī)學模型,康為醫(yī)療,康為醫(yī)療湖北分公司,醫(yī)學教學模型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醫(yī)學教學模型銷售:提供優(yōu)質教育資源與專業(yè)支持
- 中醫(yī)云平臺
- 虛擬中醫(yī)實訓解剖教學系統(tǒng)
- 仿真尿道端吻合術模擬器 Simulated urethral end anastomosis simulator
- 智能仿真嬰兒實踐教學系統(tǒng)(人工智能仿真嬰兒)
- 中醫(yī)臨床思維綜合訓練系統(tǒng)
- 康為醫(yī)療智慧醫(yī)學虛擬解剖臺,虛擬臨床高清數(shù)字人體虛擬解剖臺
- 蘇州市醫(yī)學教學模型:提升醫(yī)學教育質量與臨床實踐能力
- 多通道中醫(yī)脈診中央采集分 析系統(tǒng)
- 醫(yī)學教學模型視頻:創(chuàng)新方式助力醫(yī)學教育